家具头条|明清家具的鉴定与断代问题

来源: 机械猫    发布时间 2025-04-30 点赞量:0    阅读量: 922

图片

| 明清家具研习社 |



图片


鉴定与断代,不止是明清家具的问题,而是困扰整个文物艺术品市场的首要问题,瓷器、字画都一样,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。


严格意义上讲,鉴定和断代是两个问题。更确切地说,鉴定包括断代,除此之外,鉴定还有对于材质、真伪、用途、价值等方面的判断。



图片


传统的鉴定学,我们称之为“眼学”,也叫“目鉴”,在现代科学仪器产生以前,我国自古以来的文物鉴定一直都是用眼睛看。


现在洋气一点的称呼叫“标型学”,就是鉴定者脑子里有一类标准的东西,然后对照被鉴定物和鉴定者脑子中的标准器进行“对标”,去类比,做出结论。


图片


这种鉴定方法有一个局限性,就是受鉴定者个人的学识、经验甚至道德的影响非常大。


除此之外,鉴定者的身体状况、鉴定的环境都可能对鉴定产生影响,比如,你今天身体不好,你懒得太仔细看了,可能就发生了误判。


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,目鉴的人为因素不可避免,专家的见识,学识都有影响,首先是你看了多少标准器,在行业内有多少权威与号召力。



图片


图片

清 紫檀嵌黄花梨百纳镶半桌


当然,鉴宝人也不是傻子,每件东西都要辗转好几个专家反复看,听取各方意见。当然,这还不是最主要的,比起学识与权威,更要命的是专家的道德底线。


打着专家的名义收取鉴定费的不在少数,颠倒黑白,指鹿为马的更是数不胜数。还有做局的,诈骗的,其劣行令人发指。


图片
明 黄花梨交椅 6944万人民币
2010年南京正大秋拍


家具圈就有一个典型的案例,曾经有一段视频曾在各大网站,包括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上“疯传”,一位女子带着自家的海南黄花梨交椅登上了央视《寻宝》。


据这位女士所说,这把椅子是她公公二十多年前在做木材生意的时候收上来的,号称大城的“头把交椅”,是大明万历年间皇帝坐过的御椅。


现场专家看过后认定为明代中期的海南黄花梨交椅,并且参考了南京正大2010年拍卖的“第一把交椅”的成交价,给出了6000多万的估价。


而实际上,节目中的那只交椅,不过是芸芸高仿海洋中的一粟,非常典型的大城货色,这里贴几张视频截图,大伙可以多看看,这个以后在鉴定的时候也可以用来对标——作伪的标准器。
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
扯了这么久,我们现在说回明清家具的鉴定问题。


明清家具鉴定,首要就是木材的鉴定,这是影响价格的最重要因素。虽然我们无数次在批判唯材质论,不能光以材质定家具的好坏。


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度,在收藏这样的一个圈子里,我们的财产观念第一指向永远是它值多少钱?


所以唯材质论不可避免,如果接受不了这一点,朋友可以考虑退圈。




图片

图片


一位知名的家具收藏家也曾经说,买家具,只要把材质认对了,民国的说成清代的,清代的说成明代的,问题不会太大。


由此看,材质对明清家具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,那木材到底应该怎么认?


图片

图片


对于有经验的藏友来说,木材是所有艺术品中最好认的,比看瓷器、字画容易的太多太多,这也是为什么家具收藏者众多的原因,因为易入门,还有一个,家具可以使用。


家具入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对材质,初入门者,对于各种材质肯定是分不清的,就像常常吃素的人,把牛肉、羊肉、猪肉同时放在面前,肯定分不清,再红烧一下,外面裹上糖色,更分不清楚了。


而对于常吃肉的人来说,就容易很多。


家具同理,木头做成家具,就好比肉裹上糖色,不是常吃肉的人,是不太容易分辨。


图片图片

降香黄檀玻璃切片及显微镜像图片

图 / 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所


当然,现在除了靠眼睛的“目鉴”,还可以借助科学手段,进行木材的切片化验


如果真的不能确定一件家具的木材,可以送样品到中国林科院进行化验,这样的鉴定报告科学性会非常高,鉴定费好像是2000多一例。


图片

越南黄花梨条桌面板


图片

海南黄花梨架几案面板


即使这样,现代科技仍然有一个问题不可能解决,就是海黄与越黄的问题,之前林科院的某位教授见告,现在木材的切片化验对于海黄与越黄来说,只能鉴定到同类而分不清树种。


这样的话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的鉴定就又转回的“眼学”上面,不可否认的是,眼学的鉴定确实能解决很多现代科技也解决不了的问题。


即使是陶瓷鉴定,目前科学技术仍不能解决,还是靠“眼学”。


图片

海南黄花梨纹理


说完木材,我们再来谈谈家具的形制。


应该说在这一点上没有什么争议,买任何一本家具书,把里面的传统家具形制都认清认透了,问题应该不大,只是你的审美千万不要是“红木沙发”那种。


图片图片图片


最后,我么要隆重来说一下明清家具的断代问题。


家具的断代是笔糊涂账,一件家具是明式,还是明代以什么做为依据来判断?换句话说,人们凭什么说一件家具是明代的,或者不是明代的?


因为家具上是绝少留款识的,所以现在大多数人是凭感性认知来做判断,依据是“从业时间长”,装饰风格,家具细节,家具气质等等。


图片

图片


古玩行说起家具,有句行话:”十清不抵一明“,大约是说明代家具价值更高吧,也正因为这句话,家具商人在卖家具的时候都会尽量把自己的家具往明代靠,想多卖几个钱。


事实上,十清不抵一明讲的是明式和清式的审美格调,而不是时间的早晚,如果东西是越老越值钱的话,那您上路边随便捡一块石头,都是经过地壳几亿年的运动形成的,那是真老,但是值钱么?


甚至有些人指着回纹马蹄的造型说他就喜欢这种明式家具,简直无语,明式清式都分不清,谈什么断代?


图片

图片


我们必须得承认这样靠感性认知断代是不可靠的,甚至是非常不可靠的。所以王世襄先生也只是给出了用早、中、晚三期的断代方法。


即使这样,仍有人对王世襄的断代充满了质疑,真假且不去论,我们只能说,家具断代,真的难于上青天。


图片


这个难,在于家具风格的延续性上,一个朝代的更替对木匠制作家具的影响不是很大,所以在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清代的家具,可完完全全是明代的风格。


那我们对于家具断代就没有一个理性的认知么?


有!


——家具上的款识

——历史记载

——出土家具


图片

明 铁梨象纹翘头案
案底铭文 / 崇祯庚辰仲冬制于康署


出土家具会随着墓主人的身份一起,有一个明确时间,历史记载也会有确切的断代,故宫就有很多这样的家具,仓库的东西和清宫档案能对上号。


那么唯一有疑问的就是家具上的款识,因为它可以伪造。


家具的款识本来不是一个什么大问题,因为把家具当做艺术品来看待也就百十年的历史,家具上的伪款相对于其它古代艺术品上的伪款相对要少些。


图片

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南官帽椅靠背上的题款

被王世襄先生疑为伪款


但是近十几年,家具上的伪款越来越多,因为有款的家具可以卖出比没款的高出很多的价钱,商家何乐而不为呢,也就是刻刀刻几笔,毛笔刷几下。


所以在市场上碰到有款的家具,别真的以为断代没问题了,这反而是最该提高警惕的地方。


-  END  -


喜欢请点赞
提示信息
机械猫